目前較流行的觀點是首先從宏觀分析出發,比較各國的GDP、CPI、國民收入及儲蓄率、利率以及貿易收支等,從而決定投資於哪一個國家,然後向國家的經濟結構著手,和政府的政策分析研究後,得出哪一個行業較為有利,然後再選擇投資於哪一家公司。幾本上這個選股的過程叫做由上而下的投資策略。這種策略的好處在於你已經了解了整體環境的需要,從而選擇最有利的方向,不過正如筆者另一篇文章說過,主流意見因為已為大部份人所接受,因此即使經過嚴格分析後,最後得出的結論可能已為多數人所肯定,而多數人已認定的事實亦已反映在股價之上,因此這種由上而下的策略亦很難找到較優秀但又便宜的股票。
而筆者則較喜歡採用相反的由下而上選股策略,首先得選擇價格便宜和營運優秀的公司,然後才看看行業結構,再來看看經濟政治環境是否有利,而處於那一個國家幾乎不構成任何影響,只要政府不要動不動就國有化就可以了。先說說這一種方式的壞處,因為很多時候便宜的股票所處行業或政治經濟環境較不利,不過這亦是其中一個好處。因為經濟和政治會隨時間轉變,而股價處於極便宜的水平時已將此一風險計入安全範圍之內,再來就是雖然買入時行業處於不良狀況,不過當你選擇到既便宜又必須的行業的公司後,你就可以享受當中的優勢。
當然,這種方法亦不要考慮可以買到較常為人所知的優質股票,除非處於熊巿階段,否則出現買入的機會根本是微乎其微,所以作為投資者一定得獨立思考,避開主流意見。然後在審視的過程當中,可能需要花多些時間去考究公司的營運是否實在地存在或是虛假造作,另外財經結構是否安全,以及是否照顧小股東等因素。
從微觀而言,比宏觀的分析也看似容易,實際在執行上亦較難,因此很多資訊可能只有經過分析後才會得出結論,而不似得宏觀數據那裏一經公佈便人盡皆知。而且這種分析方法最主要的好處是,你可以用最佳的價錢購買經營一流的公司,而不是以巿場價格購買普遍人認為優質的股票。當然,這種投資方法最好還是能為你帶來股息回報,因為要等待巿場認知後才能在股價上反映出來,所耗時間還是比較漫長。
─撰文者:雪明
2 則留言:
好多公司的股票在熊市中還在上升中,即使跟隨大市調整, 很快就recover。
看來熊市是一面照妖鏡呢!
漢尼拔
可以咁講, 不過始終反映既係巿場既無知......我們要懂得運用這個巿場劣勢變作優勢.
雪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