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

分散投資─指數型基金ETF

金融海嘯下,多間金融機構及基金都損手,包括全美最大保險公司的AIG集團。一說到保險公司,就會令筆者想起她們代理的基金,或投資相連壽險。經紀在遊說時多會強調分散投資及平均成本法的重要性及好處。所謂平均成本法就是指每隔一段時間、投入一定數量之資本購買股票或基金,由於市場有波動,故投資者很難避免在高位購入股票或基金,而平均成本法就是不理會價格高低均會一律購買,以達到股票價格平均化。由於並不是每名投資者都有時間長時間留意股市,亦未必有足夠能力及決心進行個人投資,所以有關方案十分適合這類人。


然而,購買基金產品最大的問題是成本高昂,這些成本動輒花費本金的5%~8%,如讀者有留意筆者前文《交易成本》就會知道交易成本對投資績效起著莫大的影響,但要達到平均成本,就只能分散進行。很少基金能長遠跑贏大市,這與交易成本有莫大關係,除小部份基金外(以巴郡為例,其長遠績效為22~23%,而其他普通基金則介乎15~20%之間),大部份基金績效都只能貼近大市或略高於大市,但扣除手續費後,實質回報就會低於大市(扣除手續費後之普通基金為10~15%)。


基於此,筆者建議對某類行業情有獨鍾,又想以平均成本法進行投資之人士可以買入指數型基金,即ETF,其追蹤某類指數,如追蹤恆生指數的盈富基金(2800),組合根據恆生指數成份股組成,交易成本為市場買賣之手續費(買賣手續費250元),以今日收市價15.86計算,手續費只為3.2%,以2手計算,則交易成本降至1.5%,如此類推,投資者買的數量愈大,交易成本愈低,成本遠低於基金之交易成本,而且又可以達致分散投資作用。購買ETF還有一個好處,由於這類指數型基金是追蹤指數,這些指數又依從某些特定的股票組合,如要模仿這些指數組合,則需要按比例分開購置指數中的股票,一方面投資者需要跟進指數的成份股變化,另一方面需花費更多交易成本。最後,投資者在選擇ETF時,所考量的是他對這個行業或市況的了解,而不需分析整個行業的個股優劣,故更能集中精力及時間深入了解行業或市況的發展。


─撰文者:馬爾斯

2 則留言:

匿名 說...

事實上,有九成的fund manager跑不過指數benchmark。指數型ETF交易成本之低和流通性高, 令它們大行其道。

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ETF所追蹤的行業或市場必須反覆向上,否則便會成了 "日本沈沒"

漢尼拔

雪明/馬爾斯 說...

這個是投資者應該留意的地方,而正如文章所說,投資者所考量的是對行業及市場前景的充分了解。而投資者所花費的時間及精力將會比研究整個行業的個股少,而相對地,他將所有時間集中於研究行業趨勢,相當於研究很多個股的投資者而言,則更具有優勢。

馬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