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讀者在1997年入巿,理應記得高價買入後就會變得非常危險,包括房地產和股票,只要任何一樣東西的現金流回報率不足以支持價格,理論上最終價格都會調整到和現金流回報率相應的水平,但我們在經濟景氣的年代,所有投資者都單純地確信,未來的現金流回報一定會追上現時的價格,所以也就造成今天的高價是合理的預期,但問題是,我97至98年的大跌中我們也應明白,現金流回報增長的發生確實存在很多的因素,以房產為例,包括居民收入、實際利率水平、無風險報酬率等,理論上租金回報應該高於定期存款的利率,但實情可以見到並非如此,因此泡沫一旦被刺破後便即時反應基本面因素。
這些結論應該在每一次交易前和後,以及每一次盛極而衰和衰極而盛後,歸結起來,找出原因所在,以便在下一次同類的環境下存在一個本能反應。不過,如果你叫一個散戶行一條昏暗的道路,第一次跌倒了,而第二次你再叫他多走一回,這次他會非常小心規避這個崎嶇的道路,正常人是沒有可能在有意識和謹慎的情況下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的。不過在投資的道路上,我們可以見到絕大多數的人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了不知多少次,這些狀況真是普遍得叫我們這些理性的投資人感到有些詭異。
如是者假設你上一次以20元和40元購入中石油(857)和阿里爸爸(1688),現在理應感到非常痛苦,而在下一次應該是懂得避開這些高價地獄,你的投資績效已變得非常低風險了,但亦不排除你會掉進其他陷井,例如貨幣、衍生工具,不過每一次的失敗,應該要記住在下一次盡量避免。當然,亦有很多部份人將失敗歸疚於運氣不佳,之所以有人在一次牛熊巿中學會了全部並在年輕時致富,而有些人則在較後的階段才富起來,而極大部份人永遠不會富有,就是因為有些人在一次已經知曉全部,而有些人則永遠不知道問題發生在那。
─撰文者:雪明
2 則留言:
同一隻股票為何會有不同的反應呢? 買入的價錢已經決定了回報的高低, 在錯誤的價格買入幾乎等同買錯股票,但仍然有很多人到現在還沒明白發生何事。
坦白一點, 本人正正在(857)二十元時購入, 還要是CALL輪, 而且注碼十分大, 下場如何?家中多了一張廢紙。
後來, 本人反省過後,不斷學習, 誓要在大熊市中找出價值。現在心情十分平靜,因為入貨價相對地低, 約HSI 14000左右,放或不放呢? 今天,決定權在我手。
漢尼拔
原來你也身受其害, 不過現在明白了還好, 將來回報應該可觀的, 恭喜你.
雪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