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

消費者忠誠

各位投資者都知道壟斷企業是產品具有獨突性,而市場又沒有替代性,這是從經濟角度的理解。但如果以另一個角度的理解,可能會某些企業產品可能是具有替代性,意即不具備特許經營權,但仍然可以成為壟斷性企業。筆者近日閱讀了一本關於行為經濟學的書籍,他用了實驗的方法去論證了這種企業的存在,這種壟斷性企業成功的地方就是消費者忠誠,他以可口可樂及百事可能來作比較,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消費者試飲,腦電波的分析是沒有太大分別,這意味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吸引力相近,但當告知產品名稱後,則大部份人的腦電波變化是趨向可口可樂,即喜愛可口可樂的程度高於百事可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聯想,消費者聯想到的是他的紅色罐,或是一枝冰凍的樽裝可樂,而非那些黑啡色的液體。


聯想因而造就了消費者忠誠,而消費者忠誠造就偉大企業,造就消費者忠誠就是倚靠廣告的力量及消費者習慣。方法是如此容易理解,但要在人的腦中值入一個聯想並不容易,因為資訊科技愈來愈發達,消費者接觸的資訊也愈來愈多、愈來愈雜亂,企業要從這些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成為聯想,是何其困難。不過成為聯想,就會成為阻止其他企業進入市場的碉堡,所以即使百事投入大筆廣告費用,請來一大群明星作代言人,仍無法取代可口可樂,而財力資源較弱的中小型汽水商(如美國可樂),不但不能引起消費者的聯想,甚至被淹沒在市場競爭中。如果想發現偉大企業,應該問一問有什麼事物是一聽見他的名字就能馬上聯想到他的產品,而不會選擇同類企業的產品,如果發現身邊的親友均有這種思想傾向時,這間企業可能就是另一間可口可樂。

─撰文者:馬爾斯

2 則留言:

匿名 說...

這個正好解釋了HSBC供股一事。論增長動力,它不及渣打及中資銀行股; 論資本充足率, 它也不及早而國有化的歐美大行; 但大家可以見的是, 有股評人為它流淚, 港交所取消U盤,政府官員出來澄清, 全城恐慌(比10月27日還甚)。

理智一點來說: HSBC只是一隻銀行股, 但它竟然可以引來如此大的風波, 這一點是所有銀行股都不能做到的, 這個品牌的溢價可以做到這個程度, 也遠超過我本來所想。

但願HSBC的高層不會白白浪費股東們旳忠誠。

漢尼拔

雪明/馬爾斯 說...

如果以理智對待,HSBC未必是理想的投資標的,但就因為他具備強大的消費者忠誠(香港人的銀行),所以仍有一群香港人支持,再加上,HSBC幾年不斷的品牌整合(全球性),可能比花旗、美銀的品牌還要響亮,所以不要小看這消費者忠誠,因為隨時是企業的救星。

馬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