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日星期三

回答幾個問題

最近撰寫關於短線的看法比較多,已有不少熟悉筆者的讀者出言相勸,千萬不要變成短線交易者,不過在此想說,既然有能力認清短期的趨勢,那又何仿在巿場搶進殺出一番呢,再者亦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注碼控制亦是一個重要因素,而筆者每次進場都只動用了資金的15%至20%,而且也是投資於價格合理的優質股,即使短炒不遂,拿來投資也都不為過也。不過當然亦得多謝各位好言相勸,一個再聰明的人都有可能被其聰明所累,所以在此非常感激曾經勸勉筆者的讀者和朋友,在此亦重申一次,短期而言還是可以進行套利的工作,至於長線投資,筆者認為言之尚早,或待大巿回調後再作考慮。


另外要回答的問題是,如何判斷是大戶派貨還是震倉,其個問題在近日的幾筆操作之中,或許可以歸述如下,首先要看大巿的指數升跌和成交量,若果指數在高位而成交太少,表示願意承接的人不多,這點只限於接近短期頂部而言,因為在熊巿轉為牛巿時,也會出現以上情況,不過現在的價格和價值背離,筆者絕對有理由相信是短期見頂和承接力不足的跡象。第二點是要看個股的重交價和買賣的角力,往往要考慮到沽壓的力道和承接部位的力量,若果出現價格下跌而成交放大,表明下跌的幅度不會太多,相反下跌的幅度判除成交量縮少,表示承接力有進一步的壓力,進而會影響往後的發展,跌勢確認。當然,這個並不是公式,還要配合很多因素來觀察,經驗我相信是佔絕對因素的,一個有經驗的交易者,就不難看出以上發生的端倪,從而有所行動。


─撰文者:雪明

1 則留言:

匿名 說...

我把資金分為投機部(20%)及投資部(80%)。

投資部的持倉是等待下一個大牛市,享受泡沫;投機部的持倉是跟趨勢, 沒有什麼特定的限制及逃生的準備。

有一個現象是: 當大市上得越多,調整時間便越短,很快就完成了,而所謂的調整更連10%不到, 似乎人們很心急買貨。

漢尼拔